99re6在线观看国产精品,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,邻居大乳一区二区三区,久久精品视频2023

<mark id="jf73q"></mark>
    <dfn id="jf73q"></dfn>
    <strong id="jf73q"><u id="jf73q"></u></strong>

  1. 蔡鍔是誰,有什么事跡?

    蔡鍔是誰,有什么事跡?

    蔡鍔是誰,有什么事跡?

    1230人瀏覽
    spider
    相關欄目:
    最新回答 2022-07-14 09:59:24
    分享
    共有25條回答
    歷史戰(zhàn)爭

    在中國近代史上,有一位民主革命家格外的閃耀,他一生南征北戰(zhàn),曾迫使袁世凱取消帝制,許多人都說如果他沒有早逝,蔣介石很難出頭。而這位功勛卓著的英雄,就是蔡鍔。

    蔡鍔,原名蔡艮寅,湖南寶慶人。蔡鍔出身微寒,但他讀書刻苦,天資聰穎,師從康有為、譚嗣同,還獲得了梁啟超的賞識。由于蔡鍔成績優(yōu)越,他入選留學生,在1899年遠赴日本留學。蔡鍔希望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報效民族,他在一首詩中寫道:“流血救民吾輩事,千秋肝膽自輪菌?!?/p>

    1900年以后蔡鍔回到祖國,參加革命運動,失敗以后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“鍔”,表明自己不畏犧牲,流血救民的決心。在革命不斷失敗以后,蔡鍔認識到他的能力存在局限,于是他繼續(xù)在日本苦學軍事理論,并與革命黨一起探討革命思想。隨后,蔡鍔考入日本著名軍校東京陸軍士官學校,與蔣方震、張孝準等人被譽為“中國士官三杰”。

    1904年蔡鍔畢業(yè)回國,他先后在湖南、廣西、云南等地擔任軍校校長,訓練新軍。在學校里蔡鍔的能力出眾,教導有方,他的軍事技藝和造詣讓師生們十分欽佩,李宗仁等一大批新軍骨干和后來的歷史風云人物都曾是他的學生。

    在當時清政府統(tǒng)治愈發(fā)腐敗,云南的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十分尖銳,以蔡鍔為首的云南民主革命人士在云南策劃起義。1911年11月1日,大中華云南軍都督府成立,蔡鍔率領新軍推翻了清政府對于云南等地的統(tǒng)治。蔡鍔擔任云南都督期間,他推行新政,發(fā)展經(jīng)濟,改善民生,百姓們對他十分愛戴。

    袁世凱掌權以后,對蔡鍔十分忌憚,將他調(diào)入北京,對他進行監(jiān)視。蔡鍔起初還對袁世凱抱有希望,不斷上書袁世凱,為他獻言獻策。當袁世凱勾結日本,簽訂賣國求榮的《二十一條》以后,蔡鍔徹底對袁世凱失望。袁世凱復辟以后,蔡鍔極度憤慨,他決心推翻袁世凱的封建統(tǒng)治。

    蔡鍔秘密離開北京以后,輾轉(zhuǎn)來到昆明。隨后蔡鍔與唐繼堯等人宣布云南獨立,組織護國軍,討伐袁世凱,發(fā)動護國戰(zhàn)爭。蔡鍔率領著護國軍,以少敵多,以落后的裝備與號稱精銳的北洋軍死戰(zhàn),最終取得成功。在全國聲討浪潮下,袁世凱知道大勢已去,他被迫退位,不久以后憂郁而死。

    然而當革命事業(yè)取得階段成功以后,蔡鍔的病情卻不斷惡化,不得不遠渡日本進行治療,但數(shù)月以后,蔡鍔終因醫(yī)治無效去世,年僅34歲。當蔡鍔垂危之時,他牽掛的依舊是國內(nèi)的革命事業(yè),他在遺囑中寫道:“我統(tǒng)率滇之護國軍第一軍在川戰(zhàn)陣亡及出力人員,懇飭羅佩金等核實呈請恤獎,以昭公允;鍔以短命,未能盡力為民國,應為薄葬?!?/p>

    然而北洋政府沒有遵循蔡鍔的遺囑,他們順應百姓呼聲,在長沙岳麓山為他舉行國葬,而他也成為民國國葬第一人。

    蔡鍔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,他是一位革命者,一位軍事家,亦是一位滿腔熱血的愛國者。蔡鍔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革命事業(yè),他的偉大,值得后人銘記。

    懷疑探索者

    蔡鍔,生于1882年12月18日,出生地是湖南,所以他是湖南人。但是蔡鍔卻在云南獲得名望和成就,1911年在云南新軍第十九鎮(zhèn)第三十七協(xié)協(xié)統(tǒng)的任上,發(fā)動起義,解放了云南,之后就職云南都督。蔡鍔坐上云南地區(qū)的封疆大吏的時候,才29歲,非常之年輕。蔡鍔當上了云南的都督,云南全省的氣象為之煥然一新。蔡鍔整頓了吏治,改善了財政,發(fā)展民營企業(yè),大力興辦教育,還裁撤了很多軍隊,為民眾減輕了負擔。蔡鍔就任都督不久,就先后兩次給自己減低薪水,他是都督,薪水原本是600塊大洋,他卻把薪水降低為60塊大洋,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。這種待遇,僅僅相當于一個營長的待遇,這個事情在當時全國都是聞所未聞的。

    蔡鍔的老家人,知道蔡鍔在云南當了大官,心想他飛黃騰達了,肯定可以依靠,所以家里人從湖南老家千里迢迢趕赴云南,見到了蔡鍔。其中有蔡鍔的親生弟弟,一見面就興沖沖的想要一個市長的職位干干。蔡鍔不許。弟弟說,那給個稅務局局長也許。蔡鍔還是不同意。弟弟急了,給我當個營長總可以吧?蔡鍔說,不可以。弟弟說,那我跟在哥哥身邊,給你當一個勤務兵!蔡鍔說,這也影響不好,你雖然是我的弟弟,但我不能徇私?。∮谑?,蔡鍔給了弟弟20塊大洋,把弟弟送回了湖南老家。

    蔡鍔在云南很有名望,袁世凱對蔡鍔不放心了。1913年10月,時任大總統(tǒng)的袁世凱提調(diào)蔡鍔入京。當時袁世凱名望也很大,還沒有暴露,所以蔡鍔就前去報道。到了京城,袁世凱給蔡鍔封了一大堆的官職,還每天召見,禮遇有加。袁世凱還打算招蔡鍔為女婿。在權位美色的誘惑下,蔡鍔紋絲不動,不為所惑。1915年11月18日,蔡鍔爭取到了去日本“養(yǎng)病”,踏上了客輪“山東號”。楊度聞知這個事情,大驚失色,對袁世凱說,這可了不得了,這個蔡鍔一去,肯定是放虎歸山,放魚入海了,他必然會對我們不利。我怕今后我們永無寧日了!袁世凱聽了 非常后悔,派人去追,但是無果。

    袁世凱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之后,蔡鍔在云南第一個宣布獨立,并且誓師討伐袁世凱。1915年12月25日,蔡鍔發(fā)布通電,表示要“擁護共和,反對帝制”。之后,蔡鍔親自率領了不足萬人的軍隊,與10萬北洋軍正面開戰(zhàn),很快就徹底殲滅了北洋軍最精銳的第七師,又打散另外兩個師,一舉消滅了三萬多人,堪稱軍事奇跡。

    1916年11月8日,身患肺結核的蔡鍔,因為醫(yī)治無效而去世,年僅34歲。

    鐵面魔神談論史

    @在下刀掌門 蔡鍔與袁世凱,一個清癯儒雅,一個粗壯雄武;一個勁氣內(nèi)斂,一個虎視鷹揚;一個高潔自守,一個黑白通吃;一個捐生紓難,一個竊國自為。這兩個強勢男人之間的故事絕對精彩,而且值得玩味。

    100年前,在日本的福岡醫(yī)院里,蔡鍔永遠地閉上了眼睛。100年后,在長沙的岳麓山之上,后人自發(fā)地來到蔡鍔墓前紀念將軍逝世一百周年,手持鮮花,眼含熱淚。

    青山有幸埋忠骨,三生有幸祭蔡公。

    有不少人都以為蔡鍔是云南人,其實他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湖南人,有“湖南人中的第一軍人”之譽。有人說,“一部中國近代史,半部由湘人寫就”。

    蔡鍔,原名蔡艮寅,1882年12月出生于湖南寶慶,也就是現(xiàn)在的邵陽市。他可謂出身寒微,是從底層出來的精英。

    1904年,22歲的蔡鍔從日本軍校畢業(yè),成了各省督撫爭相延攬的對象,因為朝廷編練新軍急需人才。蔡鍔在廣西干了5年,當了若干個軍校的校長。李宗仁是廣西陸軍小學堂第三期畢業(yè)生,其實他在第二期就考上了,但在開學報到時遲到了10分鐘,蔡鍔堅決不要,讓他第二年繼續(xù)考。李宗仁說:“我們對他敬若神明?!?/p>

    蔡鍔率領著學生練習各種器械體操,他的技藝讓學生感覺難以置信。

    袁世凱當政后,他仍主張民主共和,致力南北統(tǒng)一,被袁世凱削除兵權,調(diào)至北京,任陸軍部編譯處副總裁、全國經(jīng)界局督辦等虛職,并受監(jiān)視。袁世凱稱帝后,舉國反袁浪潮高漲。

    他對袁世凱屈服于列強和復辟帝制極為憤慨,遂與云南都督唐繼堯信使往返,密電聯(lián)絡,與李烈鈞、程潛等共同策劃,準備反袁,并到天津與梁啟超密商約定:“失敗就戰(zhàn)死,絕對不亡命。成功就下野,絕對不爭地盤”在孫中山、黃興等革命黨人幫助下,他先往日本,然后經(jīng)上海、赴香港、過越南,輾轉(zhuǎn)入滇,途中多次擺脫袁世凱所派刺客的追殺和阻擊。

    1915年12月25日宣布云南獨立,武裝討袁,任護-第一軍總司令,率兵挺進川南。他身先士卒,指揮若定,艱苦奮戰(zhàn)40多天,給袁軍以重創(chuàng)。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宣布取消帝制后,他任四川都督。為整編川軍、統(tǒng)一財政,做了大量工作。

    一直以來,蔡鍔與孫文都始終是被拿來作比較的。雖然孫文的名聲更甚一籌,但也有不少認為孫文皆虛功,蔡鍔才是真績,還有人稱是蔡鍔將中華民國拯救與水火之間,卻被孫文帶向了終結。當然,這種說法有失偏頗,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對蔡鍔功績的肯定。他推翻清廷與袁世凱,反對一切封建帝制,一生都在為民主共和作斗爭??戳诉@些功績,你還會問蔡鍔厲害嗎?

    1916年11月8日,蔡鍔因喉癌惡化醫(yī)治無效,在日本福岡長逝,年僅34歲。蔡鍔在遺囑中寫道:“我統(tǒng)率滇之護國軍第一軍在川戰(zhàn)陣亡及出力人員,懇飭羅佩金等核實呈請恤獎,以昭公允;鍔以短命,未能盡力為民國,應為薄葬?!?/p>

    第二年4月12日,蔡鍔魂歸故里,國民政府在長沙岳麓山為他舉行國葬。出殯當天,大雨滂沱,行止不便,送葬隊伍仍有千余人。湖南都督譚延闿領首,冒雨徒步護靈上山安葬。民國之有國葬,實自松坡始。

    蔡鍔的一生短暫而輝煌。他年少求學時憂國憂民、奮發(fā)圖強;編練新軍期間整軍經(jīng)武,為國防建設殫精竭慮;出任一省都督后,在風云變幻的政治舞臺上始終堅持國家統(tǒng)一和民族團結的原則立場。他既繼承了勤奮、儉樸、清廉、澹泊的傳統(tǒng)美德;又深受西方近代民主思想浸染,傾力捍衛(wèi)民主與法治,不惜獻出生命。

    蔡鍔崇高的思想品德和愛國精神,必將激勵我們?yōu)閷崿F(xiàn)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!


    雨夜讀史

    蔡鍔被譽為民國軍神,他去世時年僅34歲。蔡鍔的一生非常短暫,但是他卻贏得國民的敬仰,成為民國時期享受國葬的第一人。蔡鍔究竟有何傳奇經(jīng)歷,能獲此殊榮?

    一、憂國憂民的青少年時代

    蔡鍔原名艮寅,字松坡,1882年12月生于湖南寶慶(今邵陽市)。蔡鍔年少聰穎,16歲時考入長沙時務學堂,師從梁啟超。此時蔡鍔抱著讀書救國的信仰,他非??炭嘧x書。1899年蔡鍔遠赴日本求學。

    1900年,維新派領袖唐才常密謀于漢口發(fā)動自立軍起義,蔡鍔也回國參加這次起義。由于泄密,這次起義不幸失敗,唐才常在漢口被殺害,蔡鍔由于被派往湖南策動起義而幸免遇難。1902年,蔡鍔再次東渡日本,他憤而寫下“流血救民吾輩事,千秋肝膽自輪菌。”蔡鍔決定投筆從戎,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,學習軍事。蔡鍔、蔣百里和張孝準三人由于在學校表現(xiàn)優(yōu)異被譽為“中國士官三杰”。

    1904年,蔡鍔從日本軍校畢業(yè)回國,他先后在廣西、云南擔任軍教官。

    二、領導云南起義,有力支援武昌起義,為辛亥革命的勝利立下不朽之功

    1911年7月,年僅29歲的蔡鍔被云貴總督李經(jīng)羲任命為新君第十九鎮(zhèn)第三十七協(xié)協(xié)統(tǒng)(旅長)。

    當時全國革命形勢日益高漲,新軍不少軍官受革命思潮影響,革命情緒高漲,革命活動也非常頻繁。

    盡管蔡鍔不是同盟會的成員,但是富有正義感和愛國熱情的他暗中對同盟會的革命行動給予掩護。

    蔡鍔曾經(jīng)對同盟會員黃毓英表示:“時機不到干不得,時機成熟絕對支持。”

    1911年10月10日,武昌起義爆發(fā),之后湖南革命黨人迅速響應武昌起義。云南革命黨人聞訊后也積極行動,準備配合武昌起義。

    從10月19號開始,云南革命黨人先后召開了五次秘密會議,蔡鍔參加了其中的四次,并且在10月28日的最后一次秘密會議被推舉為起義軍臨時總司令。

    云南革命黨人定于10月30號發(fā)動起義,蔡鍔制定了詳細的作戰(zhàn)計劃。

    起義當晚,云貴總督李經(jīng)羲組織力量反撲,戰(zhàn)斗異常激烈。蔡鍔親臨現(xiàn)場指揮,最終革命黨以犧牲150多人的代價取得了勝利。

    11月1日,起義官兵成立云南軍都督府,蔡鍔被公推為云南都督。隨后云南軍都督府發(fā)布《討滿洲檄》,聲援武昌起義。云南是最早響應武昌起義的五個省之一。蔡鍔還先后派出滇軍,支援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的革命事業(yè)。

    1912年2月12日,隆裕太后發(fā)布清帝退位詔書,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,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。辛亥革命取得了偉大的成果,蔡鍔居功至偉。

    三、對袁世凱抱有幻想,自請入京參與國家建設

    1912年3月10日,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(tǒng)。 最初蔡鍔對袁世凱抱有幻想,他稱贊袁世凱“閎才偉略,實近代偉人”。

    1913年10月,蔡鍔深感在云南邊陲無法施展抱負,于是他向袁世凱主動請纓,要求離滇入京,到中央任職。

    對此有人認為蔡鍔是中了袁世凱的調(diào)虎離山之計,其實并非如此。蔡鍔的恩師梁啟超后來談到:“蔡鍔離開云南,并非袁世凱所逼。當時云南人民和中央都不希望他走。蔡鍔先后給我寫了十幾封信,要我?guī)退o去云南都督。”

    當時袁世凱的真面目還沒有暴露,蔡鍔對他抱有幻想,所以主動要求進京。不然的話僅憑袁世凱一紙調(diào)令,是根本調(diào)不動地方大員的。

    袁世凱非常欣賞蔡鍔的軍事才華,準備對他唯以重任,讓他當任陸軍總長,負責訓練新式軍隊,但是遭到北洋將領的反對而作罷。

    蔡鍔被袁世凱任命為全國經(jīng)界局督辦。蔡鍔將主要精力投入軍事學術活動,他希望幫助國家實現(xiàn)強大國防的心愿。

    四、打響護國運動第一槍

    袁世凱的倒行逆施粉碎了蔡鍔的夢想。1915年5月,袁世凱接受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。8月,袁世凱授意楊度等人成立籌安會,鼓吹帝制。

    熱愛共和的蔡鍔內(nèi)心怒不可遏,但是他表面上與袁世凱虛以為蛇。當袁世凱派爪牙來試探蔡鍔對于帝制的意見時,蔡鍔毫不猶豫簽名贊成,他還主動代表云南軍界上勸進書。為了麻痹袁世凱,蔡鍔還經(jīng)常流連于煙花之地,與八大胡同的小鳳仙打得火熱。

    蔡鍔帶著小鳳仙多次往返于北京和天津,秘密與在天津的恩師梁啟超商議討袁。

    蔡鍔憤慨地對梁啟超說:“我們明知力量有限,未必抗他得過。但為四萬萬人爭人格起見,非拼著命去干一回不可。”

    蔡鍔與西南軍政要員密電來往,他還和孫中山、黃興等革命黨密切聯(lián)系,結成廣泛的反袁陣線。

    1915年11月11日,蔡鍔秘密逃往天津,之后輾轉(zhuǎn)各地,于12月19日來到昆明。袁世凱已經(jīng)在12月13日恢復帝制,反袁起義刻不容緩。

    12月25日,云南宣布獨立,并成立護國軍,武裝討伐袁世凱。護國軍兵分三路,蔡鍔率領第一軍攻打四川,李烈鈞率領第二軍攻打兩廣,唐繼堯統(tǒng)領第三軍坐鎮(zhèn)云南。

    1916年1月14日,蔡鍔率領僅有8000多人的第一軍從昆明向四川進發(fā),袁世凱派張敬堯帶領近五萬北洋軍精銳,在瀘州阻擊護國軍。

    1916年3月16日,蔡鍔親自指揮攻打瀘州的戰(zhàn)役,這是蔡鍔人生中最后一戰(zhàn),也是最艱苦的一戰(zhàn),此戰(zhàn)體現(xiàn)出蔡鍔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。

    蔡鍔命令顧品珍在中路發(fā)起佯攻,朱德和張煦在側(cè)翼阻擊敵人的援軍,右翼趙又新部擔任主攻。

    戰(zhàn)斗中幾路護國軍完美配合,將北洋軍打得大敗,護國軍的先頭部隊挺進到距離瀘州十多里的南壽山附近。

    最后由于兵力有限,彈藥不足,護國軍未能攻破瀘州。但是張敬堯被護國軍的英勇嚇破了膽,他被迫與護國軍停戰(zhàn)議和。

    瀘州戰(zhàn)役是護國運動最關鍵的一戰(zhàn),它迫使袁世凱放棄武力鎮(zhèn)壓護國軍的企圖。3月22日,袁世凱在內(nèi)困外憂的形勢下被迫取消帝制,但是他仍然占據(jù)著大總統(tǒng)的職位。然而袁世凱已經(jīng)喪失人心,他手下的心腹愛將馮國璋、陳宧等人先后背叛他。6月6日,眾叛親離的袁世凱病逝,護國戰(zhàn)爭結束。

    五、英年早逝,享受國葬

    7月29日,蔡鍔到達成都就任四川都督。9月,蔡鍔東渡日本治療喉癌,11月8日,蔡鍔不幸病逝,享年34歲。

    蔡鍔的英年早逝,讓全國人民無比悲痛。北洋政府懾于輿論壓力,決定追贈蔡鍔為上將軍,為他舉行國葬。

    蔡鍔被譽為軍神,除了他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,他完美的人品也是重要原因。

    蔡鍔在戰(zhàn)場上英勇無畏、愛兵如子,他從未像當時的武人那樣將軍隊視為稱霸一方的工具;在生活中他嚴于律己,辛亥革命蔡鍔當上云南都督后主動要求降薪,他兩袖清風,去世時還負債三四千;蔡鍔將民族獨立、國富民強和民主共和視為己任,在共和遭到踐踏時,他挺身而出,打響了保衛(wèi)共和的第一槍。蔡鍔不愧是軍人楷模,值得萬世敬仰。

    史論縱橫

    縱橫從事歷史創(chuàng)作將近三年,寫了四五百萬字,要說最喜歡的歷史階段,還是民國時期,盡管民國軍閥混戰(zhàn),國家經(jīng)常處于危亡之中,但是這也是我們脫胎換骨時期,尤其是在這一時期涌現(xiàn)出的仁人志士,更是將這一段歷史展現(xiàn)了慷慨激昂。
    如果要說民國時期我最欣賞的人物,那就是蔡鍔將軍,為了國家的發(fā)展,不顧個人榮華富貴,抱病投身革命,雖然英年早逝,但是他的事跡卻會被人永遠銘記。

    蔡鍔將軍生于湖南省寶慶府的裁縫家庭,十分貧困,但是卻并沒有阻礙蔡鍔的眼界,蔡鍔早年在私塾勤學苦讀,12歲就考中秀才,甲午戰(zhàn)爭后,清廷積極尋求近代化之路,1898年16歲的蔡鍔考入長沙時務學堂,師從當時戊戌變法領袖人物梁啟超、譚嗣同。

    因為在校期間,刻苦學習,受到中文總教習梁啟超的賞識,對蔡鍔的一生產(chǎn)生了極為重大的影響。此后不久,蔡鍔就考入了上海南洋公學,也就是今天上海交通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前身。

    甲午戰(zhàn)敗后,中國派遣大量留學生到日本學習,掀起一股中國學日風潮,受此影響1899年蔡鍔前往日本尋求強國之路,先后就讀于東京大同高等學校、橫濱東亞商業(yè)學校。

    在日本期間,蔡鍔接受先進思想,對清政府的腐朽統(tǒng)治極為憤恨,曾在詩中寫道“流血救民吾輩事,千秋肝膽自輪菌”,與戊戌變法失敗后,其恩師譚嗣同的臨終絕句“我自橫刀向天笑,去留肝膽兩昆侖”頗有呼應之意。

    辛亥革命后,帝國主義掀起一股瓜分中國的浪潮,在日本學習的蔡鍔再也看不下去,回國參加了自立軍起義,面對沙俄入侵東北的事實,還曾組織“拒俄義勇軍”,可惜都以失敗而告終。

    這一次起義失敗的很快,結合戊戌變法失敗的經(jīng)驗,讓蔡鍔明白沒有強大的武裝,想要進行變革是癡人說夢,再次回到日本后,蔡鍔先考入成城學校,隨后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,專門學習軍事知識。

    1902年,蔡鍔在梁啟超創(chuàng)辦的《新民叢報》中,發(fā)表《軍國民篇》里講到,中國的落后的各方面因素,極力主張,要改變這種現(xiàn)狀必須要實行“軍國民主義”。

    可見,蔡鍔此時的思想深受日本軍國主義教育的影響力,由于他在陸士期間積極表現(xiàn),被稱為當時“中國士官三杰”之一。

    1904年,作為最早從日本陸士畢業(yè)的一批留學生,蔡鍔回國后受到正在推廣清末新政浪潮的影響,先后在湖南、廣西等地的講武堂教練新軍,由于軍事功底扎實,講解精辟,深受同僚與士兵的敬佩。

    此后不久,云貴總督李經(jīng)羲在籌辦云南講武堂的時候,將蔡鍔聘請到云南,予以重任,由于李經(jīng)羲對革命派抱有同情,云南陸軍講武堂與云南新軍成為革命勢力的大本營,蔡鍔雖然還未參加同盟會,但是也對革命活動不拒絕,曾經(jīng)向同盟會成員保證“一旦發(fā)生革命,一定給予絕對同情支持”。

    1911年,武昌起義后,蔡鍔積極響應,發(fā)動昆明辛亥起義,推翻了清政府在云南的統(tǒng)治,成立云南軍政府,擔任都督。

    這一次起義對于推動全國革命活動具有重大的影響,最終對于清政府在全國統(tǒng)治的結束,具有重大的作用。

    在推翻清政府的統(tǒng)治后,更是蔡鍔一個全新的開始,蔡鍔擔任云南都督期間,大力推行新政,改善發(fā)展經(jīng)濟民生,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,將云南從國家邊陲之地,打造成民主共和的家園,此后,云南滇軍能夠幾十年超然與國民政府的統(tǒng)治,很大程度上就是蔡鍔打下的基礎。

    辛亥革命后,袁世凱擔任民國大總統(tǒng),對于云南的這個“民主刺頭”,頗讓袁世凱頭疼,為了瓦解蔡鍔的軍政影響,1913年將蔡鍔調(diào)到北京,授予全國經(jīng)界局督辦的職務,表面上對其進行籠絡,暗地里卻對蔡鍔進行監(jiān)視。

    袁世凱與蔡鍔的很多思想是不謀而合的,袁世凱對蔡鍔也尤為欣賞,蔡鍔對袁世凱也抱有某種信任,比如蔡鍔一直希望建立一支現(xiàn)代化的國防軍隊,而袁世凱則以組建新軍而聞名,蔡鍔從日本回國后到云南職教的講武堂,也是袁世凱推行清末新政,為建立新軍而組建的。

    袁世凱一生最為杰出的作品就是組建了北洋新軍,在這一點上,蔡鍔是心知肚明的,在北京期間,蔡鍔多次給予袁世凱獻計獻策,希望袁世凱能夠加強國防建設。

    然而當袁世凱與日本簽訂《二十一條》,并且倒行逆施,想要建立獨裁政府,甚至要恢復帝制的情況下,蔡鍔實在不能與袁世凱共同謀事。

    正在袁世凱籌劃恢復帝制時,蔡鍔卻以看病為由東渡日本,經(jīng)過臺灣、香港、越南的旅程后于12月19日抵達昆明,這時距離袁世凱12月12日宣布稱帝已經(jīng)過去七天。

    蔡鍔抵達昆明后,立即著手組織云南反袁武裝起義,在12月25日宣布云南獨立,并且組織護國軍,打響反袁護國第一槍,兵分三路討袁。

    盡管蔡鍔的護國軍相對于北洋政府來說并不占優(yōu)勢,但是蔡鍔還是以云南的武裝為基礎,屢次擊敗袁世凱的軍隊,并且受到各省反袁武裝的支持,在全國的聲討浪潮下,袁世凱不得不取消帝制,不久抑郁而亡。

    由于長期在惡劣條件下作戰(zhàn),本來身體素質(zhì)就不好的蔡鍔終于積勞成疾,1916年病情惡化,雖然前往日本積極治療,但是還是醫(yī)治無效去世,年僅34歲。

    然而在蔡鍔將軍最后的遺囑中,他還是不忘革命事宜,讓部下為陣亡的將士申請撫恤金,并且表示自己“鍔以短命,未能盡力為民國,應為薄葬。”

    他的恩師梁啟超則在追悼會上稱贊蔡鍔是“為國民爭人格”,痛惜不已,蔡鍔去世后,不久,北洋政府為他舉行了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葬的人。

    在他前后八年投身革命的生涯中,雖如曇花一現(xiàn),卻精彩紛呈,尤其是在云南辛亥起義與護國戰(zhàn)爭中,蔡鍔都以革命先鋒的姿態(tài)沖在最前,值得欽佩。

    真誠萍水相逢

    蔡鍔是云南講習所將軍,朱德元帥還拜他為師。是反清政府的主帥,為推翻清政府立下汗馬功勞,在講習所培養(yǎng)了一批軍人。電影蔡鍔也拍成上了映幕,由電影演員王心剛主演,我也看了,主題歌也好叫,小風仙有張喻主演,大家搜一下電影。

    歷史風云天下

    眾所周知,民國紛亂,軍閥割據(jù),除了當時勢力最強大的北洋系外,當屬西南軍閥為一時之雄,當其時,以地緣廟堂,黔、滇、川、湘、粵、桂六省合稱為西南軍閥,南北對立之局。


    其中滇系可謂是西南之最,而滇系奠基與蔡鍔千絲萬縷。

    蔡鍔,在歷史上的名聲并不算大,年紀輕輕就得病而亡,享年34歲,在那個混亂的年代,強勢人物不要太多,縱然蔡鍔有功,卻也于眾梟雄中顯得過于孤立。

    出身清貧,卻努力刻苦,他的轉(zhuǎn)變還得從進入長沙時務學堂說起,而其中譚嗣同、梁啟超都為其師,接觸到新學,蔡鍔也一腔熱血尋找救國救民之路。


    1911年,蔡鍔當任云南第19鎮(zhèn)第37協(xié)協(xié)統(tǒng),而蔡鍔也緊鑼密鼓的積極策劃和參與革命運動,當其實,新軍中混入了不少新民主思想的革命黨人,到辛亥革命爆發(fā),蔡鍔與一群革命黨人也開始了“重九起義”,起義成功,蔡鍔出人云南都督,那年他29歲。

    擁護辛亥革命,是其在云南的第一件為國所做的大事。而第二件就是其第一個通電起兵表示反對袁世凱稱帝,因此蔡鍔有護國元勛之稱。

    蔡鍔的文治武功,在云南他的威望很高,因此被袁世凱忌,早在1913,他就被袁世凱誆騙到北京,最終形似軟禁,而也就是在這期間,蔡鍔出入八大胡同,和小鳳仙的事跡被野史傳的香艷神秘。而在此期間,袁世凱稱帝事件讓蔡鍔開始秘密的鋪排反袁事件,其中和袁世凱心腹幕僚陳宦多有洽談,至于內(nèi)容不得而知,不過在陳宦奉袁世凱命率軍進駐四川成為督軍后,蔡鍔經(jīng)小鳳仙協(xié)助艱難返回云南,而在其率第一軍出征四川之際,陳宦就宣布四川獨立,且斷絕和袁氏的關系,可見在北京蔡鍔也是多有作為的。


    蔡鍔走后是唐繼堯繼任云南督軍,且在其對于袁世凱稱帝事件搖擺不定時,看到蔡鍔的回來且持反袁態(tài)度,立即就宣布云南獨立,這是公然通電反袁的第一個省,之后,才有了其它省份的跟隨。

    所以再造共和中,蔡鍔之功無人能及。

    僅率領數(shù)千人就敢討四川,而且他本人骨瘦如柴,病體沉重,戰(zhàn)場艱難,時局艱苦,最終硬是乾坤再造,令人不得不佩服其膽色和能力。

    值得一提的是,中國十大兵書的最后一本《曾胡治兵語錄》就是其編著的,而其中的“論持久戰(zhàn)”、“游擊戰(zhàn)”就是出自于其中。


    蔡鍔是一個道德感和責任感極強的人,他始終都是為國而慮,無論是袁世凱還是孫中山對其都極為看重,在蔡鍔臨死之際,留下了這樣的遺言:“我統(tǒng)率滇之護國軍第一軍在川戰(zhàn)陣亡及出力人員,懇飭羅佩金等核實呈請恤獎,以昭公允;鍔以短命,未能盡力為民國,應為薄葬?!?/p>

    公孫史觀

    我來回答這一問題。

    蔡鍔在中國近代史,轟轟烈烈,婦孺皆知。是中華民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、民主革命家??上У氖撬赖锰纾蝗粵]蔣介石什么事了!

    1882年12月18日,蔡鍔出生在湖南省寶慶府邵陽縣一戶貧農(nóng)家庭。他原名艮寅,字松坡。幼年在私塾讀書,13歲考中秀才。15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,師從梁啟超、譚嗣同,并受到該學堂總教習梁啟超的賞識。


    說到這,大家一定都明白讀書的重要性了。寒門若想出貴子,不讀書怎么能行?讀書之后,見到的人和事是不一樣的,以蔡鍔為例,通過讀書這個平臺,他見到了梁啟超和譚嗣同。這兩個近代名人,大家都非常熟悉。能師從他們,并且得到賞識,可以說十分不易。

    1899年他東渡日本,就讀于東京大同高等學校、橫濱東亞商業(yè)學校。他像許多熱血青年一樣,懷著急迫的心情,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。

    1900年回國參加自立軍起義,失敗后改名“鍔”立志“流血救民”。接著回到日本,進入陸軍士官學校,學習軍事,又參與組織“拒俄義勇軍”。


    蔡鍔本身就有才干,再加上刻苦學習軍事,能耐蹭蹭蹭就長了好幾大截,人說“士別三日,刮目相看”,正用在了蔡鍔身上。

    兩年后,他又考入了東京陸軍士官學校,思想活躍,成績優(yōu)異,與同學蔣方震、張孝準,被譽為“中國士官三杰”。

    他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,不可能不受其影響,尤其是日本明治維新后,走上了軍事強國的道路,國家處于蒸蒸日上的階段,所以他認為只有從軍事入手,才能富國強兵。


    1904年初,他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(yè)歸國。先后在江西、湖南、廣西等處任職。年輕帥氣的蔡鍔,腳穿長統(tǒng)靴,腰挎指揮刀,揚靴躍馬,威風凜凜。講課更是見解精辟,要求嚴格,深受官兵敬佩,被贊譽為“人中呂布,馬中赤兔”。

    不久,他被云南總督李經(jīng)羲聘請到云南擔任軍職。而這時候朱德也在云南講武堂軍中任職,機緣巧合的是又成為了蔡鍔下屬,雖然說朱德比蔡鍔小四歲,但是蔡鍔卻是朱德名副其實的老師。


    1911年,蔡鍔初調(diào)云南,任新軍第十九鎮(zhèn)第三十七協(xié)協(xié)統(tǒng),不久就任云南都督。他大刀闊斧的革除弊政,興辦教育,使云南呈現(xiàn)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。

    同年10月30日,與革命黨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領導新軍響應武昌起義。11月1日,大中華云南軍都督府成立,蔡鍔被推舉為都督。而蔡鍔在政治舞臺上始終堅持國家統(tǒng)一和民族團結的原則立場。

    而這一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,當時的情況復雜,波云詭譎,稍有不慎,就可能淪為軍閥的棋子。


    1913年,蔡鍔被袁世凱調(diào)到北京。他的目的很清楚,如果蔡鍔能為所有,那就是左臂右膀;如果不能所用,那就得監(jiān)控或者除掉。這蔡鍔能耐太大,又富有號召力,這要是不注意,我袁世凱稱帝不成,弄不好把腦袋混丟了!

    但是蔡鍔是什么人,能叫袁世凱唬???他先把家屬找借口回云南,接著蒙蔽袁世凱,乘機坐火車回云南,舉起反袁大旗。

    當然,這里還有小鳳仙與蔡鍔的美麗傳說。實際上子虛烏有,如果真有的話,蔡鍔在日記和信件中早提了,但是確有小鳳仙這個人,也是利用這個人,麻痹了袁世凱等人。


    1915年,蔡鍔秘密離京赴津,繞道日本,經(jīng)臺灣、香港、越南于12月19日扺達昆明。同年袁世凱稱帝,他與唐繼堯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獨立,組織護國軍,發(fā)動護國戰(zhàn)爭。1916年,朱德率護國軍在四川納溪棉花坡大敗張敬堯主力部隊。張敬堯不能再戰(zhàn),只好議和。不久袁世凱病死,護國戰(zhàn)爭取得了勝利。


    1916年7月6日蔡鍔任四川督軍兼省長,但他的病情惡化,于是去日本治喉癌。同年11月8日上午,終因醫(yī)治無效,病逝于日本福岡,時年34歲。

    縱觀蔡鍔一生,始終以民族大義為重,如果他能活得久些,中國近代史必定改寫。

    HNCSLBR

    湖湘英烈,護國元勛 ,蔡鍔是湖南邵陽人,辛亥革命時期杰出的軍事領袖,領導昆明重九起義,起義成功后成立云南都督府,宣布云南獨立,蔡鍔任都督,為推翻清朝的封建統(tǒng)治作出巨大貢獻。袁世凱稱帝后,蔡鍔維護共和,武裝討袁,

    蔡鍔英年早逝,安葬在長沙岳麓山并建有墓廬。如今岳麓山南大門有楹聯(lián)句 “勛高黃蔡,千秋浩氣震名山”,蔡鍔與黃興齊名,麓山英靈千秋浩氣。長沙市內(nèi)有蔡鍔路與黃興路平行,長沙興漢門有共和廣場,豎立著蔡鍔將軍騎馬銅像。

    上世紀80年代的電影《知音》,說的就是蔡鍔施展才華,潛回云南領導武裝討袁的故事, “將軍拔劍南天起,我愿做長風繞戰(zhàn)旗” 其主題歌曲傳唱至今。






    zj史海拾貝

    知道蔡鍔,還是看電影《知音》時,了解蔡鍔,是詳細看了他的生平簡介及主要事跡。

    蔡鍔(1882年12月18日-1916年11月8日),字松坡 ,湖南邵陽人,他是一位愛國者,杰出的軍事家,民國初期的風云人物,人民軍隊的總司令朱德曾是他麾下的一名護國軍旅長。

    蔡鍔具有民主思想,早年畢業(yè)于東京大同高等學校、橫濱東亞商業(yè)學校。當他看到滿清政府腐敗無能,喪權辱國,遂激發(fā)了他的報國之志。1902年11月,蔡鍔又考入東京陸軍士官學校,與蔣方震、張孝準,同被稱為“中國士官三杰”?;貒螅e極參加推翻清王朝的活動,領導了“重九起義 ”,任大中華云南軍都督府都督。

    袁世凱任民國總統(tǒng)后,采取明升暗降的手段將蔡鍔調(diào)入京城。在京城,他看清了袁世凱稱帝的野心,尤其是袁世凱與日本簽定了賣國的二十一條條約,更是他義憤填膺,他毅然秘密離京赴津,旋以治病為名東渡日本,后經(jīng)臺灣、香港、越南,于12月19日抵達昆明,舉起了護國討袁的大旗,蔡鍔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。電影《知音》就是講他在京城的一段傳奇經(jīng)歷。

    1916年11月8日,蔡鍔因病醫(yī)治無效,病逝于日本福岡,年僅34歲。

    心靈倒映

    蔡鍔將軍1882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邵陽市(寶慶府).親睦鄉(xiāng)蔣家沖的一個裁縫家庭.也有一種說法是出生在寶慶府武岡岡州山門鎮(zhèn)水東大壩上。幼年時期在私塾讀書.12歲中得秀才.16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,師從梁啟超、譚嗣同.并與之結下了深厚的師生友誼.之后考入上海南洋公學(今天的上海交大前身).


    1899年赴日本東京大學深造,那時候的中國在清政府的腐敗下,山河破碎,國力薄弱.帝國列強虎視眈眈.民族危機隨時爆發(fā).蔡鍔和許多愛國志士一樣,開啟了尋求救國的民族道路.

    1900年蔡鍔參加自立軍,后來失敗改名為“鍔”之后再次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,學習軍事.

    1904年回國的蔡鍔將軍,先后在湖南、廣西、云南等地教練新軍.

    1911年10月30日,與革命黨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領導新軍響應武昌起義,蔡鍔擔任零時革命總司令.11月1日,大中華云南軍都督府成立,蔡鍔擔任都督.并大力推行新政,發(fā)展經(jīng)濟.改善民生.

    1915年袁世凱稱帝,蔡鍔擔任國軍第一軍總司令,唐繼堯為云南軍政府都督.組成國軍三軍.從四川.湘西.廣西討伐袁世凱.

    1916年蔡鍔病情惡化,9月去日本求醫(yī).11月8日上午,病逝于日本福岡.年僅34歲.

    1917年4月12日,蔡鍔魂歸故里.在長沙岳麓山舉行國葬,蔡鍔也是民國歷史上的“國葬第一人”.

    思想主張

    實行“軍國民主義”,蔡鍔認為:“欲建造軍國民,必先陶鑄國魂”的救國主張.

    人物趣事

    蔡鍔與小鳳仙的愛情故事被許多野史所記載.很多被拍成電視劇作品.

    文章參考蔡鍔百度百科.邵陽名人蔡鍔等文獻.

    管要你管

    蔡鍔可是一位了不的人物,在近代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筆。他是一個革命者,在清末發(fā)動無裝革命,推翻了清政府在云南的統(tǒng)治??梢哉f他對革命,有著不小的貢獻。大家知道袁世凱竊取了革命的果實,成為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(tǒng)。要知道老袁是什么人,他把所有人都玩于鼓掌之間。但是對于蔡鍔他是有所敬畏,所以袁世凱決定將蔡鍔弄到身邊來加以控制。當要蔡鍔去北京的命令傳來,蔡鍔身邊的人阻止蔡鍔,怕袁紹凱加害蔡鍔。可是蔡鍔還是毅然前往,當然袁紹凱并沒有加害蔡鍔。只是把蔡鍔留在身邊,蔡鍔也從這開始韜光養(yǎng)晦。袁世凱這個野心家,當了大總統(tǒng)并不滿足,想要恢復帝制,所以不顧眾人的反對,一意孤行。但是袁紹凱對蔡鍔的監(jiān)視一點也沒有放松,蔡鍔明白袁紹凱一直在監(jiān)視自己。所以變開始流連于妓館,有個著名的故事,蔡鍔和小鳳仙這個故事家喻戶曉。在麻痹了袁紹凱后,蔡鍔悄悄的離開了北京。到日本拜訪孫中山,準被發(fā)動討袁戰(zhàn)爭?;氐皆颇险D兵馬,發(fā)動了討袁戰(zhàn)爭,最后取得了勝利,但是很可惜,最終因為喉癌而英年早逝??梢哉f蔡鍔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,是革命的一生,他把一生都獻給了那個偉大事業(yè)。







    不爭讀書

    頭條把這樣一個塵封的問題推給我,想是看我骨骼清奇。

    蔡鍔生平各位都回答差不多了,都對,畢竟人出生到死是有定數(shù)的,這個沒人能改的了。

    蔡鍔一生兩件事,成全了他一世英名,一是響應時局,武昌起義后,于云南獨立,二是袁世凱稱帝,組織護國運動,打響反袁第一槍。

    公元1915年初,民國報紙突然登出一個重大的消息,發(fā)布消息的是一個極為出名的人,叫馮國璋,消息也只有一句話“有關袁大總統(tǒng)想當皇帝的事情,我已經(jīng)找他本人確認了,那純屬謠傳,以后誰敢亂說話誹謗大總統(tǒng),不要怪我的槍子兒不認人”。

    馮國璋的聲明是真的。他確實親自從江蘇跑到北京找到了大哥袁世凱,當面詢問了袁大總統(tǒng)是否真的如傳言一般要當皇帝。

    袁世凱已經(jīng)是大總統(tǒng)了,當年打天下時,馮國璋是北洋“四狗”之一,打仗厲害,深得袁氏重視,現(xiàn)在當皇帝是自家的事,便不是外人能口舌的了。

    所以袁大總統(tǒng)說,我一個兒子是殘疾人(袁克定),我一個兒子是文人(浪蕩公子哥袁克文),我當皇帝有啥子用嗎?將來傳給他們,天下不就立馬完蛋嗎?

    馮國璋相信了老大的話,所以有了上面發(fā)布的消息。馮國璋相信袁世凱不當皇帝了,可有一個人不相信,這個人便是蔡鍔,蔡松坡。

    這個人也將第一個站出來,打響反對老袁當皇帝的第一槍。

    蔡鍔,安松坡,1882年出生于湖南邵陽。少時家貧,窮得就差要飯了。好在蔡鍔命好,有兩位更加出名的老師,一個是唐才常、一個是梁啟超。他跟隨老師學習新學,隨后不久留學日本。這期間,蔡鍔學的都是維新派的知識,走的是康梁老路子??墒?900年,唐才常一幫人被張之洞給來個一窩端,唐才常被殺。

    年輕的蔡鍔被血給澆明白了,沒有槍炮是救不了國的,此后,他考入日本士官學校,學習軍事。1904年,蔡鍔畢業(yè)回國,后進入云南講武堂當軍事教官。由于表現(xiàn)優(yōu)異,得以執(zhí)掌新軍十九鎮(zhèn)三十七協(xié),也就是如今的旅長。手下大概有四千人。武昌起義,蔡鍔借這四千人策動獨立,成為新任云南都督。

    “二次革命”后,袁世凱長了心眼,怕再出意外,調(diào)蔡鍔進京,好吃好喝,給閑置起來。這期間便遇到了風華絕代的小鳳仙。這段故事是個傳奇,是個令人腸斷的故事,不提也罷。

    當袁大頭昏了頭,真的要當皇帝的時候,蔡鍔決定站出來,反對他。

    在梁啟超、小鳳仙等好友幫助下,蔡鍔歷經(jīng)艱辛,得以回到云南。

    有個好老師是幸運的。蔡鍔回到云南,便與老師梁啟超一起制定反袁計劃。盡云南之力,傾巢而出,占領四川,然后北出祁山,東下三峽,直入中原,北上幽燕,一舉消掉袁大頭。

    1915年12月12日,袁世凱發(fā)通告,計劃明年1月1日稱帝。12月25日,袁世凱宣布成立中華帝國年號“洪武”。

    蔡鍔隨即起兵討袁?!白o國戰(zhàn)爭”正式爆發(fā)。一聲槍響,天下響應,袁世凱的皇帝夢玩不下去了。1916年6月6日,袁世凱去世。

    1916年11月8日,蔡鍔去世。不知道在他離世時,想沒想到過那個在煙花柳巷中的知已小鳳仙。

    歷史軍魂

    蔡鍔,字松坡,生于1882年,湖南邵陽人。1895年考中秀才,后受教于梁啟超。1903年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,畢業(yè)后回國。清末云南新軍編練時,蔡鍔任陸軍第19鎮(zhèn)第37協(xié)協(xié)統(tǒng)(旅長)。

    武昌起義爆發(fā)之后,云南省積極響應。1911年農(nóng)歷九月九日,云南陸軍第19鎮(zhèn)的官兵舉行了武裝起義,蔡鍔被推舉為總指揮。起義軍很快便占領了云貴總督府,并活捉了云貴總督李經(jīng)羲,歷史上稱為“重九起義”。起義成功之后,成立了大中華國云南軍都督府,公推蔡鍔為都督。

    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,作為地方實力派的蔡鍔自然是籠絡的對象。1913年,蔡鍔被袁世凱調(diào)往北京任職,先后擔任陸軍部編譯處副總裁、參政院參政等職。蔡鍔在北京實際上被袁世凱控制了起來,后經(jīng)謀劃,流傳比較廣泛的就是蔡鍔在名妓小鳳仙的幫助下逃離北京,經(jīng)天津到達日本,然后從香港轉(zhuǎn)道河內(nèi),潛回云南。

    袁世凱復辟帝制,開起了歷史的倒車,不得人心?;氐皆颇系牟体娐?lián)合云南的高級將領,于12月25日向全國發(fā)表通電,宣布云南獨立,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,并武力討伐袁世凱。同時,蔡鍔與唐繼堯組織護國軍。護國軍第1軍總司令蔡鍔;第2軍總司令李烈鈞;第3軍總司令唐繼堯。

    護國軍第1軍從昆明出發(fā),向四川進軍,開始了護國戰(zhàn)爭,其中蔡鍔的部下朱德在瀘州納溪棉花坡之戰(zhàn)成功阻止了北洋軍的進攻。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,袁世凱憂憤而死。至此,蔡鍔率先領導和發(fā)動的護國戰(zhàn)爭取得了勝利。但是這時的蔡鍔將軍已經(jīng)重病纏身,由于長時間拖延不治而未得到及時治療,在日本病逝,終年34歲。

    綺閣書生

    蔡鍔(1882年12月18日至1916年11月8日),原名艮寅,字松坡,湖南寶慶(即今邵陽市)人,是中華民國初年杰出的軍事領袖,一位叱咤風云的青年將領。蔡鍔短暫的一生,卻做了兩件驚天動地的大事,向搖搖欲墜的晚清政府敲響了喪鐘。第一件是辛亥革命時期,蔡鍔在云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(tǒng)治的新軍起義;另一件是四年之后,積極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、維護民主共和制政體的護國軍起義。其遺著被編為蔡松坡先生遺集》。

    少年時期的蔡鍔曾師從梁啟超,譚嗣同,受到維新思想的影響,又東渡日本學習。回國之后,積極參加革命運動。

    1910年云南新軍官兵五華山組織了“云南軍都督府”,公推蔡鍔為云南都督,之后,蔡鍔聯(lián)絡滇,川,黔,桂,粵五省軍隊,聯(lián)合抗擊英法侵略者,并組織新軍,為推翻滿清王朝,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    1915年,袁世凱稱帝,激起全國人民聲討。蔡鍔由北京潛回云南,與唐繼堯等干12月25日宣布云南獨立,組織護國軍,發(fā)動護國戰(zhàn)爭,逼迫袁世凱取消帝制。

    墨海識心

    蔡鍔(1882年12月18日-1916年11月8日),原名艮寅,字松坡,漢族,湖南邵陽人,近代偉大的愛國者,著名政治家、軍事家、民主革命家,中華民國初年的杰出軍事領袖。蔡鍔一生中,做了兩件大事:一件是辛亥革命時期在云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(tǒng)治的新軍起義;另一件是四年后積極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、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。其遺著被編為《蔡松坡先生遺集》。

    一、學生時代

    1882年12月18日(清光緒八年十一月初九) 蔡鍔出生于湖南省寶慶府邵陽縣東之親睦鄉(xiāng)一戶貧農(nóng)家庭(今邵陽市大祥區(qū)蔡鍔鄉(xiāng)蔡鍔村)。幼年在私塾讀書。13歲考中秀才。15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,師從梁啟超、譚嗣同,并受到該學堂中文總教習梁啟超的賞識,并建立起深厚的師生友誼。后入上海南洋公學(后更名為“國立交通大學”,即今天“上海交通大學”與“西安交通大學”的前身)。

    1899年赴日本,就讀于東京大同高等學校、橫濱東亞商業(yè)學校。這時,中國在腐敗的清王朝統(tǒng)治下,山河破碎,國力孱弱,帝國主義虎視鷹瞵,民族危機空前嚴重。蔡鍔像許多熱血青年一樣,懷著急迫的心情,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。他在一首詩中寫道:“流血救民吾輩事,千秋肝膽自輪菌”,傾吐了滿腔的愛國抱負。

    1900年隨唐才常回國參加自立軍起義。失敗后改名“鍔”,立志“流血救民”。復去日本。先入成城學校,繼入陸軍士官學校,學習軍事,曾參與組織“拒俄義勇隊”。

    在日本,蔡鍔一面如饑似渴地學習軍事知識,一面苦苦地思索拯救中華的途徑。1902年2月,他在梁啟超創(chuàng)辦的《新民叢報》上,發(fā)表了題為《軍國民篇》的文章,闡述了他的救國救民主張。他認為中國之所以“國力孱弱,生氣銷沉”,主要由于教育落后,思想陳舊,體魄羸弱,武器窳劣等原因造成的。若要改變上述弊病,必須實行“軍國民主義”。

    1902年11月,蔡鍔又考入東京陸軍士官學校。他思想活躍,成績突出,與同學蔣方震、張孝準,同被稱為“中國士官三杰”。當時,他雖然熱切地希望變中國為世界第一等強國,但是還沒有確立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,仍然抱著從改革軍事入手,幫助清廷革除弊政,借以實現(xiàn)富國強兵的理想。

    二、發(fā)動起義

    1904年畢業(yè)回國,先后在湖南、廣西、云南等省教練新軍。

    1904年初,蔡鍔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(yè)歸國。先后應聘任江西隨軍學堂監(jiān)督、湖南教練處幫辦、廣西新軍總參謀官兼總教練官、廣西測繪學堂堂長、廣西陸軍小學堂總辦、廣西陸軍講武堂總辦等職。年輕英俊的蔡鍔,腳穿長統(tǒng)靴,腰挎指揮刀,每天揚鞭躍馬,威風凜凜,指揮練兵。他講解精辟,技藝嫻熟,要求嚴格,深受官兵敬佩,被贊譽為“人中呂布,馬中赤兔”。不久,云貴總督李經(jīng)羲聘請他到云南擔任軍職。

    當時,云南和全國一樣,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都十分尖銳,以推翻清王朝為宗旨的民主革命運動正在醞釀之中。大批同盟會會員和從日本回國的思想激進的青年軍官,分布在云南陸軍講武堂和新軍第19鎮(zhèn)中。他們活動頻繁,積極策劃和組織反清革命斗爭。蔡鍔雖未參加同盟會,卻受到日益高漲的革命形勢的影響,暗中與同盟會保持聯(lián)系,對革命黨的活動給予同情和協(xié)助。他向同盟會員保證:一旦發(fā)生革命,一定給予“絕對同情支持。”

    蔡鍔生平

    1911年(宣統(tǒng)三年)初調(diào)云南,任新軍第十九鎮(zhèn)第三十七協(xié)協(xié)統(tǒng)。蔡鍔在就任云南都督后,積極更新人事,革除弊政,整頓財政,裁減軍隊,興辦教育,開發(fā)實業(yè),使云南呈現(xiàn)出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。

    1911年10月30日(農(nóng)歷九月初九),與革命黨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領導新軍響應武昌起義,蔡被推為臨時革命總司令。旋成立云南軍政府,任都督。蔡鍔于宣統(tǒng)三年(1911年)二月抵達昆明,這年的農(nóng)歷九月初五日武昌起義,起義成功的消息傳到云南后的第三天,蔡秘密約集同志劉云峰、劉存厚、唐繼堯、韓鳳樓、沈汪度、殷承瓛、雷飚、黃永社等計劃響應,預定于十二日發(fā)動,推蔡為總指揮,以新軍為骨干。不料事機泄漏,初九日,云貴總督署的總文案熊范輿、劉顯冶把新軍不穩(wěn)的消息密告李經(jīng)羲和統(tǒng)制鐘麟同,李、鐘會商后擬下令解散新軍以杜絕亂源。10月30日(農(nóng)歷九月初九)夜,蔡鍔等知道事機迫切,千鈞一發(fā),遂約同李根源率講武堂學生自西北攻城,蔡自己率三十七協(xié)一部分攻東南門,次日中午,起義軍勝利攻占云貴總督署。由于10月30日是農(nóng)歷九月初九重陽節(jié),故史稱昆明辛亥起義又被稱為“重九起義”。

    11月1日,大中華云南軍都督府成立,蔡鍔被推舉為都督。數(shù)日后,云南各府、州、縣傳檄而定,全省光復,清政府在云南的封建統(tǒng)治被徹底推翻 。蔡鍔在出任云南都督期間,大力推行新政,發(fā)展經(jīng)濟、改善民生,深受軍民愛戴 ,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,在風云變幻的政治舞臺上始終堅持國家統(tǒng)一和民族團結的原則立場。

    蔡鍔進京

    1913年10月被袁世凱調(diào)至北京,加以籠絡與監(jiān)視。蔡鍔任全國經(jīng)界局督辦。他一方面領導經(jīng)界局工作,另一方面仍熱心于軍事學術活動。他與蔣方震、閻錫山等11人組織軍事研究會,深入研究各種軍事學術問題。其間,他不斷上書袁世凱,為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獻計獻策,傾訴他希望建設一支強大武裝力量的強烈愿望。然而,野心勃勃的袁世凱,不僅對蔡鍔改革軍事的熱望不予理睬,反而倒行逆施,瘋狂地進行軍事獨裁和復辟帝制活動。

    袁世凱自1912年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(tǒng)后,其政治野心不斯膨脹。他殘酷鎮(zhèn)壓資產(chǎn)階級革命黨人,打擊民主共和力量,同時篡改憲法,破壞責任內(nèi)閣制,強化集權統(tǒng)治,朝著復辟帝制的道路疾進。

    最初,蔡鍔對袁世凱抱有幻想,認為他“宏才偉略,群望所歸”。但是,1915年5月25日,袁世凱與日本帝國主義秘密簽訂賣國的《二十一條》,深深刺痛了蔡鍔,使他看清了袁世凱的反動面目,8月,在袁世凱的授意下,北京出現(xiàn)了一個打著“籌一國之治安”旗號的“籌安會”,公然為復辟帝制制造輿論。接著,各類“聯(lián)合會”、“請愿團”也紛紛粉墨登場,為帝制唱贊歌。12月,袁世凱完成了復辟帝制的準備,于12日宣布接受帝位,下令取消民國,改用洪憲年號。

    三、護國討袁

    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活動,使蔡鍔氣憤已極,他決心以武力“為四萬萬人爭人格”。于是他表面上裝出不關心政治的樣子,常去北京八大胡同,與名妓小鳳仙廝混,以蒙蔽袁世凱,暗中卻多次潛赴天津,與老師梁啟超商量討袁計劃,并初步擬定了赴云南發(fā)動武裝起義的戰(zhàn)略設想。內(nèi)容是:“云南于袁氏下令稱帝后即獨立,貴州則越一月后響應,廣西則越兩月后響應,然后以云貴之力下四川,以廣西之力下廣東,約三四個月后,可以會師湖北,底定中原”。這是個符合當時客觀實際的頗具膽識的戰(zhàn)略構想。

    1915年11月,蔡鍔秘密離京赴津,旋以治病為名東渡日本,后經(jīng)臺灣、香港、越南,于12月19日抵達昆明。在民主革命志士云集的云南軍隊中,從8月中旬“籌安會”成立時起,中下級軍官就積極活動,醞釀發(fā)動討袁起義。1915年9月11日以后,以唐繼堯為首的團以上軍官,又多次舉行秘密會議,確立了護國討袁的戰(zhàn)略決策,并著手進行戰(zhàn)爭準備工作。蔡鍔抵達昆明,加速了云南反袁武裝起義的爆發(fā)。

    1915年袁世凱稱帝,他由北京潛回云南,與唐繼堯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獨立,組織護國軍,發(fā)動護國戰(zhàn)爭。蔡鍔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,唐繼堯為云南軍政府都督,組成護國軍三個軍,分別從四川,湘西和廣西三個方向出師討袁。蔡鍔為第一軍總司令,率4個梯團(旅)約8000人入川,擬對川邊敵軍突然襲擊,出奇制勝,奪占敘州(今宜賓)、瀘州諸要地,再北攻成都、東取重慶,爾后揮師東下,會師武漢。

    四、四川戰(zhàn)役

    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納溪、瀘州一帶擊敗優(yōu)勢袁軍,迫袁取消帝制。袁死后蔡任四川督軍兼省長。

    蔡鍔組織指揮的四川戰(zhàn)役,是護國軍在大洲驛休整數(shù)日,士氣復振,蔡鍔決定對敵反攻。這次反攻,無論是在制定計劃,組織協(xié)同,還是實施指揮諸方面,都有條不紊,果斷堅決,在整個護國戰(zhàn)爭中,堪稱精彩的一幕。3月16日,蔡鍔令右翼趙又新梯團自白節(jié)灘經(jīng)雙合場進攻納溪側(cè)背,為主攻;中路顧品珍梯團一部由渠壩驛沿敘永河向納溪正面佯攻,朱德,張煦兩支隊從側(cè)翼向蘭田壩迂回前進,阻擊瀘州援納之敵,劉存厚師進攻牛滾場,威脅江安守敵,掩護主力攻納。17日,幾路部隊同時向敵發(fā)起進攻,連戰(zhàn)皆捷,朱德一路甚至挺進到距瀘州僅幾公里的地方。敵人退到納溪外圍組織環(huán)形防御。蔡鍔見各路進展緩慢,恐合江之敵抄襲后路,遂于24日令各路軍隊撤出戰(zhàn)斗,退回出發(fā)地。經(jīng)此一戰(zhàn),敵主力“第七師將校傷亡殆盡,士兵損失過半,已無再戰(zhàn)能力?!?/p>

    護國軍以弱于敵人的兵力,在餉彈兩缺,后方接濟時斷的情況下,與號稱精銳的北洋軍奮戰(zhàn)數(shù)月,雖沒有奪占瀘州,卻牽制住了敵軍主力,阻止了敵軍的推進,有力地配合了其它方向軍隊的行動,推動了全國反帝制運動的發(fā)展壯大。1916年3月22日,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。瀘州前線總司令張敬堯,見勝利無望,也在1916年3月31日與蔡鍔達成停戰(zhàn)協(xié)議。

    五、逝世

    袁世凱死后,黎元洪繼任為民國大總統(tǒng),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鍔為四川督軍兼省長。但是,這時蔡鍔的病情惡化,他草草處理了川省善后事宜,即于9月東渡日本治喉癌。1916年11月8日上午,終因醫(yī)治無效,病逝于日本福岡,年僅34歲。蔡鍔在遺囑中寫道:“我統(tǒng)率滇之護國軍第一軍在川戰(zhàn)陣亡及出力人員,懇飭羅佩金等核實呈請恤獎,以昭公允;鍔以短命,未能盡力為民國,應為薄葬。”

    1917年4月12日,蔡鍔魂歸故里,北洋政府在長沙岳麓山為他舉行國葬。

    本草百曉生

    本草百曉生 識本草 通史地

    1911年9月16日,位于云南昆明的一隊新軍隊伍,正護送一位前清巡撫出滇,而此時城內(nèi)到處都洋溢在獨立清廷的喜悅中。

    這位前清巡撫就是李經(jīng)羲,對蔡鍔有知遇之恩。

    早在六年前,也就是1905年,蔡鍔這個只有23歲的留日學生,就成為滿清各大巡撫爭先要延攬的軍事人才。只因在這年,蔡鍔給時任湖南巡撫的趙爾巽,寫了一篇力主行新政的全國倡議書,全文長達5萬余言,自此蔡鍔這個年輕人全國聞名。

    時1905年,只有24歲的蔡鍔,一回國。被各路封疆大吏,爭先延攬。如湖南巡撫端方,就邀蔡鍔擔任湖南新軍教練處幫辦,兼武備兵目兩學堂教官。原湖南巡撫趙爾巽已升為東三省總督,盡管如此還不是忘向蔡鍔伸出橄欖枝,邀請他赴奉天練新軍。同時廣西巡撫李經(jīng)羲則派人邀請蔡赴桂林。

    當蔡鍔回邵陽老家看望年老的母親后,蔡鍔最終決定去廣西。于這年的7月22日,抵達桂林,李經(jīng)羲立即讓蔡擔任新軍總參謀官兼總教習官見隨營學堂總理官。他們所創(chuàng)辦的是廣西陸軍小學先后辦了四期,畢業(yè)學生數(shù)百人,得意門生有白崇禧、李宗仁、黃紹雄、李品仙等人。往后他們是桂系軍閥的新代表。

    后來李經(jīng)羲調(diào)到云南當總督,隨后蔡鍔也跟著去云南,充任第三十七協(xié)協(xié)統(tǒng),手下諸如羅佩金、唐繼堯、劉存厚、雷飈、謝汝翼等人,他們后來都是云南辛亥起義的顯要代表。

    蔡鍔在這座四季如春的昆明城,寫了一部兵書,主要搜集曾國藩和胡林翼治病的言論,這書定名為《曾胡治兵語錄》。

    一個軍人怎么會去寫書呢?

    其實在未入伍前,蔡鍔一直憑借其出色的文采,而大放異彩。他15歲的時候,就已熟讀四書五經(jīng),童年參加縣里歲試斬獲頭籌。當時監(jiān)考官府尹十分喜愛小蔡鍔,出的對子是“子男五十里”,下聯(lián)同樣需采用四書內(nèi)容。“府尹二千石”。

    17歲,進入長沙時務學堂。時擔任教監(jiān)的正是譚嗣同,總教習是梁啟超。一年后,應梁啟超之邀,赴日本求學。后棄文從武,考入日本士官學校騎兵科。

    留日期間,因身體虛弱,各項體能軍事訓練不合格,但其它文化學科,成就優(yōu)異。在體能訓練中,尤其以翻杠、跳高、跳遠等運動完全不合格。

    為此常常受到日籍教官和小鬼子同學的輕視,蔡鍔常對著同學好友曾叔子垂淚道苦。后蔡鍔以王船山的一副“六經(jīng)自我開生面,七尺從天乞活埋!”作為勵志。要力學、困學以雪“東亞病夫”的恥辱。

    一年后,蔡鍔簡直判若兩人,凡是運動和戶外訓練,蔡鍔都能位列前茅。

    蔡鍔有感李經(jīng)羲對他情深意重,于是在發(fā)動軍事起義時,已派人請李經(jīng)羲遷赴法國領事館避難,后來又派人送李出滇??偠灾?,蔡鍔是近代史上不可多得文武雙修人才,懂得知恩感恩。

    徐悲鴻畫馬研究

    我只知道唐繼堯

    168糖唐

    昨天參觀了岳麓山,今天就給我推送蔡鍔將軍事跡,昨天有幸參觀了蔡將軍的墓地。

    潤荷8

    蔡鍔(1882年12月18日-1916年11月8日),原名艮寅,字松坡[1],漢族,湖南邵陽人,近代偉大的愛國者,著名政治家、軍事家、民主革命家[2],中華民國初年的杰出軍事領袖。蔡鍔一生中,做了兩件大事:一件是辛亥革命時期在云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(tǒng)治的新軍起義;另一件是四年后積極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、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。其遺著被編為《蔡松坡先生遺集》。

    蔡鍔在一生中,注意辨別政治風云,順應歷史潮流,投身革命運動;在軍事理論和戰(zhàn)爭實踐方面都作出了較突出的貢獻。特別是在護國戰(zhàn)爭中,他抱病參戰(zhàn),指揮劣勢軍隊頂住了優(yōu)勢敵人的進攻,逼迫敵軍停戰(zhàn)議和,表現(xiàn)了他堅定不移、臨危不懼的精神和為國為民戰(zhàn)斗到底的英雄氣概。

    在作戰(zhàn)指導方面,他注意及時總結經(jīng)驗,克服初戰(zhàn)時存在的某些急躁性和片面性,根據(jù)戰(zhàn)場態(tài)勢的變化,及時修改作戰(zhàn)計劃,調(diào)整兵力部署,力求主動,避免被動,基本體現(xiàn)了他自己所主張的“因時以制宜,審勢以求當,未可稍有拘滯”的戰(zhàn)爭指導思想?,F(xiàn)在長沙市還有黃興路,蔡鍔路,就是紀念黃興,蔡鍔的

    老農(nóng)民嘮三農(nóng)

    如果問起蔡鍔將軍的紅顏知己是誰,可能很多人立馬會回答道,小鳳仙。不過,今天我們要講的卻是另外一位女子,她在蔡鍔將軍生前和蔡鍔將軍相依相伴,是他真正意義上的紅顏知己,那就是潘慧英。

    蔡鍔將軍是近代有名的儒將,文武雙全、一表人才這些詞用在他身上最合適不過。一個是青年才俊,一個是紅顏佳人,在民國那樣的歷史背景下,兩人從相識到相伴,本來也可以是一對神仙眷侶,可惜時局動亂,蔡鍔將軍早逝,兩人過早的就陰陽相隔了。

    1911年的時候,蔡鍔來到云南省,在這一年里,他和潘慧英相遇了。不過此時他已經(jīng)結了婚,妻子在家里照顧雙親,蔡鍔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面處理軍政之事,和家人聚少離多。潘慧英的父親是當?shù)氐泥l(xiāng)紳,在當?shù)仡H有名望,潘慧英從小就進私塾接受教育。她聰明好學,而且嬌小可愛,從小就有不少人喜歡她,長大之后,媒人更是踏破了門檻。但是潘慧英卻一個也看不上。

    當時蔡鍔在云南出任都督,平時公務非常繁忙,妻子又遠在湖南朋友們都覺得他身邊缺個女人照顧,就建議他再結一門親事,并且為他舉薦了潘慧英。在這之前,兩個人已經(jīng)見過。雖然潘慧英比蔡鍔小13歲,但是像蔡鍔這般優(yōu)秀耀眼的人物,還處于少女時期的潘慧英很難不動心。潘慧英的溫柔以及才貌也讓蔡鍔心神蕩漾,而且潘慧英受到了高等教育,經(jīng)常能和蔡鍔產(chǎn)生一些思想上的碰撞,這給于蔡鍔極大的安慰。1912年的時候,兩個人辦了一個簡單的婚宴,只邀了一些非常親近的朋友參加。潘慧英在嫁給蔡鍔之后,并沒有那種官太太的張揚,她很少和蔡鍔一起在公共場合出現(xiàn)。蔡鍔平時生活作風簡樸,所以潘慧英身邊也沒有丫鬟,每次家里來客人的時候,都是潘慧英親自下廚的。蔡鍔的公務沒那么繁忙的時候,便是兩個人的二人世界,一直是親密異常。

    蔡鍔于1913年的時候,被袁世凱派到了北京,攜潘慧英與之同行。第二年蔡鍔的母親和他的原配夫人也來了北京。此前袁世凱已經(jīng)開始懷疑蔡鍔的忠心,其實蔡鍔心里非常反對袁世凱的專制,為了降低袁世凱的猜疑之心,蔡鍔開始表現(xiàn)的胸無大志起來,故意在花叢里面流連,就是在這個時候,他結識了小鳳仙。與其說他和小鳳仙是紅顏知己,倒不如說他只是利用小鳳仙的身份來為自己辯護。

    蔡鍔之所以選擇小鳳仙,一是因為年紀比較小、思想純,二也是因為小鳳仙的氣質(zhì)也比較正,也有些學識,一方面可以作掩護,另一方面多少也能交流的下去。當危機來臨的時候,小鳳仙為了不暴露蔡鍔的行蹤,面對質(zhì)問,堅決不開口,這才使得她的俠義之名廣播開來,而他們之間親密的“感情”也因為廣為人知。不過這些都是表面現(xiàn)象,蔡鍔在外面漂泊不定的日子里,會時不時的給潘慧英寫家書。家書中,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一股深情的相思。蔡鍔死后,潘慧英雖然只有21歲,但卻依然守寡到死,終身沒有再嫁。

    瘋言豐語BD

    老袁手下一將軍,負責云南省軍事,反帝制先鋒,英年早逝。事跡:反袁帝制。多說一句,您,文化基礎,小學?

    沙紙

    革命先烈

    金芳正261508051

    護法運動,在滇起兵,率先反擊袁賊稱帝!

    古月

    蔡鍔,字松坡,中國近代史著名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。中華民國初年的軍事領袖。

    1904年,從日本畢業(yè)歸國的蔡鍔,先后在湖南、廣西、云南等地練兵,1911年響應武昌起義,領導新軍起義推翻了清朝的統(tǒng)治!

    1915年,袁世凱稱帝,蔡鍔從北京潛回云南,反對袁世凱稱帝!1916年在四川擊敗袁軍,迫使袁世凱取消帝制!

    1917蔡鍔因病去世,北洋政府為其舉行了國葬

    登錄后才能進行回答
     
    關注石塘網(wǎng)
    關注我們